• 首页
  • 公司简介
    • 集团概况
    • 公司概况
    • 公司领导
    • 资质奖项
  • 业务类型
    • 总体规划
    • 详细规划
    • 专项规划
    • 策划咨询
    • 城市设计
    • 城市更新
    • 建筑设计
    • 景观园林
    • 智慧城市
    • 全过程咨询
    • 绿色低碳
    • 科技研发
  • 业务团队
  • 专家智库
    • 领军人物
    • 专家顾问
    • 技术骨干
  • 行业之窗
    • 规划思享
    • 云规划馆
    • 行业动态
    • 数字规划
  • 学术平台
    • 《小城镇建设》
    •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工作部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
    •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
  • 党建之窗
    • 党建专题
    • 纪检专题
    • 青年力量
    • 员工之家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企业基本信息
    • 企业重大事项
    • 企业经营管理
    • 企业负责人相关情况
    • 员工招聘
    • 履行社会责任
    • 企业公告
    • 二级单位
  • 联系通道
    • 学术交流
    • 业务洽谈
    • 科研合作
    • 人员招聘
    • 媒体矩阵
专家智库
THINK-TANK
  • 010-57368588
  • cbdczp@cadg.cn
万钧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现任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PPICM中心领衔专家。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英国BRE中国创新园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城市设计学部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创始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棒球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皮划艇协会大师赛委员会副主任。

专业方向 SPECIALITY

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9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历任规划局局长、政府副市长、大型国有企业副总裁、国家级研究机构特聘研究员、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等职。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更新和产业园项目投资、产业导入和运营工作。研究领域:城市策划、城市设计、绿色低碳建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既有建筑活化、产业园运营、城市建设管理等。熟悉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工作、政府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和实施工作,擅长人居环境领域内的技术研究、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

城市策划:首创“PPICM”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从策划研究、规划设计、产业导入、资金协调、运营管理五个层面,为城市更新、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城市碳中和的实现、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精尖的整体解决方案。

万钧

既有建筑活化:以片区发展为本底,运用“”以气定型、变虚为实、无中生有和因地制宜“的手法”,赋予既有建筑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城市场景,为存量时代既有建筑的利用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既有建筑为着力点,运用“都市针灸”和城市设计的手法,策划设计片区发展“触媒”,重构城市场景,为社区营造提供发展策略。

绿色建造技术和智慧城市:以绿色化、智慧化和数字化“三化一体的理念,采用国际绿色、智慧技术。为片区低碳建造和运营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城市设计:以城市高品质生活建成环境为导向,从业态导入、场景营造、资金协调和运营管理四个方面提供城市设计工具包,运用“设计控制”的手法,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


主要作品 REPRESENTATIVE WORKS

01-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申报拆迁整治规划和实施控制

项目时间: 1999-2000年

项目面积: 1 km2

02-都江堰市总体城市设计和整体风貌改造工作

项目时间: 2001-2003年

项目面积: 400km2

03-成都市青羊区府南清溪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提升项目策划规划设计

项目时间: 2022年

项目面积: 0.5km2

04-乐山大佛景区乌尤坝地区既有建筑活化设计和业态导入

项目时间: 2018年

项目面积: 0.2km2

05-天府智媒体城(南区)产业规划和概念性城市设计

06-成都太古里(大慈寺片区)更新设计控制策略

学术观点 ACADEMIC VIEW

《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及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控人居(成都)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编制)

主要观点:

1、公园城市概念:公园城市是一种人类栖居的理想图景,绿色发展的和谐愿景,高质量的未来城市发展典范。作为未来人类聚居的主导模式,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栖居方式,指明了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坦途。具体包含五个层面的价值观,一是在生态层面,公园城市应该拥有山环水绕,城绿交融,风光秀美的生态环境;二是生产层面,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产业高端,极核带动的作用;生活层面则应该体现人民为本,服务优质,形成闲适宜居的公园城市生活氛围;文化层面则体现在文脉传承,特色鲜明,时代包容,传统与时代感并存;空间层面的公园城市表现在城市形态上的组群模式,疏密有致,弹性适应。此外,技术方法论作为价值观的支撑是伴随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累加和变化的,具体包括:海绵城市,绿色交通,智慧城市,低碳技术,绿色建筑,信息服务等。公园城市的内涵体现了多维度绿色发展范式,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是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城市形态、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文明、城市生活之中的战略层面整合化的发展新模式。

2、核心理念和发展框架:公园城市的核心理念主要包含三点:其一,以人为本,人,城,产需求高度融合;其二,生态永续,自然与人工环境和谐共生;其三,诗意栖居,人居环境高质量持续发展。而公园城市的发展框架则紧扣核心内涵,通过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支撑三个层面建立公园城市的发展框架(图2)。区域生态层面主要包含区域统筹和生态格局的构建,前者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组群分工协同,资源配置共享,城乡统筹发展,后者则强调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红线控制,城市生态格局,绿色空间系统。生产生活层面包括产业经济和宜居生活两个体系,强调建立绿色经济体系,产业转型发展,科技研发创新,政策机制引导的产业经济模式,打造宜居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生活服务设施,人文生活内涵为主的宜居生活体系。而空间支撑方面包含空间形态和服务支撑两个要素,把握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形态肌理,城市高度官康和建设密度强度,服务支撑层面包括建立绿色能源体系,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技术。六个关键议题,二十四个具体的框架内容围绕以人为本,诗意的栖居,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进行展开,环环相扣,同时也是生态,生产,生活相互作用关系的体现,共同组成公园城市的发展框架。

万钧

3、绿色发展原则:

公园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是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发展范式,新技术的应用是公园城市高品质建造和运营的关键。在公园城市的建造和运营中,技术的应用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集成化解决方案的形式,以保障公园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和运行。

①集成化原则

技术的采用不应简单的堆砌。公园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解决复杂系统问题,需要用系统化的思维、集成化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园城市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不仅需要单项成熟的技术手段,更需要集成的技术应用来支撑。

②适宜性原则

技术的采用不应为追求先进而先进,不能单纯以价格作为衡量技术先进与否的依据。应重点考虑所采用的可持续技术是否具有适用性,成本是否合理,是否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可持续技术并不就等于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只是实现绿色化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途径。若传统技术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高新技术策略相同的效果,则应优先选择传统技术。